结肠癌和直肠癌区别
2020-10-27
76.65万
用手机观看
扫一扫即可手机观看视频
视频内容

结肠癌和直肠癌在临床上统称为大肠癌,两者区别主要是位置的不同,前者位于结肠,距离肛门比较远,而后者病变主要是在直肠,距离肛门比较近,一般在15公分以内。

治疗的方法也不同,结肠癌以手术和化疗为主,而直肠癌的治疗是根据不同的部位跟不同的时期,它的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如果是在直肠下段的直肠癌,它如果是早期,可以通过手术,如果是中晚期,它要先做放疗以后再进行手术。如果是在上段的直肠癌,它就是以手术为主,手术以后是否要做化疗,就要根据它的病理类型来进行决定。

展开更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相关推荐
06:26
如何早期发现结直肠癌

那么结直肠癌可以被早期发现吗?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谈到的早期筛查。

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是医生检查结肠和直肠的癌症迹象或可能成为癌症的增生(息肉)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没有症状和没有理由认为自己患有癌症的人身上进行的。目标是在息肉变成癌症之前发现并切除,或者在癌症生长、扩散或引起问题之前及早发现。通过筛查实现对CRC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减轻人群疾病负担的关键。

哪些人需要筛查呢?有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普通人群的筛查。

什么是高危人群呢?

高危人群是指: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本人有肠道息肉史,或者以下情况符合2条:慢性便秘(是指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慢性腹泻(是指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黏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是指发生在近20年内,是指发生在近20年内,并在事件发生后对你造成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有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我们来看一下高危人群的筛查,一级亲属有CRC病史是指只有1个一级亲属<60岁时2个一级亲属罹患CRC或者进展性腺瘤;筛查时机是从40岁开始或者比家族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的年龄提前10年开始进行筛查;筛查频率是每5年1次结肠镜检查。

如果疑似为腺瘤性息肉综合征的家系的成员每年进行1次全结肠镜检查,直至结肠切除为止;部分结肠切除术后,每6-12月进行1次肠镜检查。有的类型像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黏蛋白相关性息肉病家系还需要做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因为可能合并上消化道息肉。

对于Lynch综合征患者或家族成员:对于那些尚未患癌的女性携带者如已完成生育任务可考虑行预防性子宫和双侧附件切除;20-25岁每2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40岁以后每年1次结肠镜检查。

对于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它的CRC发生风险高,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CRC发生率更高,所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最迟应在症状出现8年后接受肠镜筛查并接受全结肠多部位活检。

普通人群筛查方案推荐40-74岁一般人群每5~10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不愿意肠镜者,先做大便检查,如果大便带血阳性再做肠镜检查。

常用的筛查方法有哪些呢?有粪便检查、肠镜检查、直肠指检、以及其他生化及影像学的检查。

结直肠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均呈上升趋势。

通过筛查可以实现对CRC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减轻人群疾病负担。

高危患者要进行针对性筛查。普通人群在40-74岁要规范化普查,以及对所有年龄段人群的伺机性筛查。

粪便检测、肠镜是CRC筛查的主要方式,应针对不同特点的患者灵活使用,同时可配合直肠指检、其他的生化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筛查。

高娅文
主任医师
2023-03-30
14.51万
05:35
结直肠癌幸存者的管理包括哪些内容呢

密切随访,尽早发现复发转移或者新发CRC,进行第二肿瘤的监测;治疗后导致的心理、生理障碍方面的管理;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一些合并症的管理。

那么,幸存者如何随访?随访哪些内容呢?

中国指南建议:

1期结直肠癌患者半年复查一次,2、3期结直肠癌患者头3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3年后每半年复查一次,5年后都是1年复查1次;4期肠癌(如:肝转移灶、肺转移灶)完全根治术后,建议头3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3年后每半年复查一次,5年后1年复查1次;

复查的项目可能包括常规的体格检检查、血液检查、肠镜检查或影像学检查(B超、CT、MRI)。1-3期患者1年做一次CT、肠镜就行,但是,如果3期患者术前肠镜未能看到整个结肠,一般要求术后半年内要复查1次肠镜;4期患者6-12个月复查一次CT(直肠癌患者还要复查盆腔MRI)。

除了密切随访,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应定期筛查包括抑郁和就业问题在内的心理、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通常与其生存相关

放化疗的远期毒性管理

预防再次肿瘤,鼓励所有CRC幸存者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肥胖,坚持锻炼,尽量少喝酒,不吸烟等

幸存者可以在主要治疗完成后就与自己的专科医生和社区医生密切联系,共同管理。

化疗和放疗可能会有一些迟发性不良反应,比如:化疗导致的神经毒性、肠道功能紊乱、吸收不良、狭窄、放射性肠炎、第二癌症、男性女性不育、性功能障碍、卵巢功能早衰、停经、心血管疾病等。要及时与自己的医生交流沟通。

还有疲乏是癌症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疲乏可通过认知行为干预、 锻炼等非药物手段管理可以改善;中、重度疲乏应采用药物治疗。因此每次访视均应配合医生评估疲乏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缓解疲乏症状。

还需要通过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等来补充足够的营养,增强抵抗力。

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放松心情、坚持运动、适当参加体育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等。

高娅文
主任医师
2023-03-30
12.66万
03:40
肠息肉和肠癌的关系

肠息肉与肠癌的关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介绍,包括肠息肉的定义、症状、病理分类、癌变的影响因素及它的处理,最后说说健康人群怎样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肠息肉。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那肠息肉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呢?绝大多数的肠息肉没有明显感觉,临床上可以不出现任何症状,所以常被人忽略,大部分患者是在做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的。如果肠息肉没有被早期发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便血、腹泻、便秘以及腹痛、腹胀等。许多的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其中最常的发生癌变的是腺瘤样息肉,它是最常见的息肉之一,结直肠最多发,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腺瘤样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是肠癌的“前身”,大部分的肠癌是一步步从腺瘤样息肉演变而来的,这个过程一般可能需要5-10年。所以通过早期发现,积极处理这些肠息肉,可以有效预防肠癌的发生。那是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发展成为肠癌呢?那倒不是,炎性息肉、增生性的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还有很少见的错构瘤性息肉,癌变概率也很低。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以息肉为表现的肿瘤,需要及时明确性质,尽早治疗。

唐元媛
主治医师
2022-09-26
26.87万
03:50
放疗:让低位直肠癌患者获得保肛的机会

低位直肠癌是指肿瘤的最下缘距离肛缘小于5cm。,而从传统经验上来说,低位直肠癌的根治,推荐进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即不保留肛门的手术。然而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低位直肠恶性肿瘤患者,,能不能在根治的基础上获得肛门功能的保留,让患者在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的同时,也能活得更有尊严呢?难道保命,就真的没有保肛的希望了吗?答案并不是绝对的。

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对于有强烈保肛意愿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也可以考虑先行放化疗,如果临床上达到肿瘤完全消退,可后续采用观察等待策略,2年内密切随访,万一局部肿瘤复发可采取挽救性手术,不影响生存率。

  目前,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是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标准治疗,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肿瘤分期,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率,提高保肛率,降低盆腔局部复发率。而一部分局部晚期的直肠癌患者,甚至可以通过同步放化疗来达到肿瘤完全退缩,这样可以避免手术切除,得到器官保留并取得肿瘤根治,同时取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那么新辅助放化疗后获得临床完全缓解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一般情况下,评价的时间是在同步放化疗后8-12周进行,主要包括4个项目:直肠指检未触及明确肿物且肠壁柔软;内镜下未见明确肿瘤残留,原肿瘤区域仅见黏膜白斑和(或)毛细血管扩张;盆腔、MRI仅见纤维化,未见残存肿瘤或淋巴结;血清CEA水平正常范围内。以上4项均需达到才能评价为临床完全缓解。对于这一部分病人放化疗后可采取等待观察策略。

谢阳春
主治医师
2022-04-16
24.35万
06:45
结直肠癌长期生存者的管理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科普题目是《结直肠癌长期生存者的管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享:1.什么是结直肠癌幸存者?2.CRC幸存者的管理内容包括那些?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新药的上市,显著延长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结直肠癌(CRC)死亡率逐步下降。长期存活者(幸存者)逐渐增多。

由于癌症本身及治疗的影响,这些幸存者可能存在一些生理、心理、生殖、遗传、社会和就业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我想,这些幸存者们也需要了解自己后续何去何从?

什么是结直肠癌幸存者?所谓结直肠癌幸存者是指已经完成治疗(如手术、化、放疗)且没有疾病证据的个体。它们包括:早期、中期结直肠癌患者做完了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的人群;局部晚期、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做完了术前、术后治疗的人群。

CRC幸存者的管理包括哪些内容呢?

密切随访,尽早发现复发转移或者新发CRC,进行第二肿瘤的监测;治疗后导致的心理、生理障碍方面的管理;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一些合并症及并发症的管理。

那么,幸存者如何随访?随访哪些内容呢?

根据中国指南建议:

1期结直肠癌患者半年复查一次,2、3期结直肠癌患者头3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3年后每半年复查一次,5年后都是1年复查1次;4期肠癌(如:肝转移灶、肺转移灶)完全根治术后,建议头3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3年后每半年复查一次,5年后1年复查1次;

复查的项目可能包括常规的体格检查、血液检查、肠镜检查或影像学检查(B超、CT、MRI)。1-3期患者1年做一次CT、肠镜就行,但是,如果3期患者术前肠镜未能看到整个结肠,一般要求术后半年内要复查1次肠镜;4期患者6-12个月复查一次CT(直肠癌患者还需要复查盆腔MRI)。

除了密切随访,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应该定期筛查包括抑郁和就业问题在内的社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通常与其生存相关

放化疗的远期毒性管理

预防再次肿瘤,鼓励所有CRC幸存者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肥胖,坚持锻炼,尽量少喝酒,不吸烟等,幸存者可以在主要治疗完成后就与自己的专科医生或社区医生密切联系,共同管理。

化疗和放疗可能会有一些迟发性不良反应,比如:化疗导致的神经毒性、肠道功能紊乱、吸收不良、狭窄、放射性肠炎、第二癌症、男性女性不育、性功能障碍、卵巢功能早衰、停经、心血管疾病等。要及时与自己的医生交流沟通。

疲乏是癌症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疲乏可通过认知行为干预、 锻炼等非药物手段管理可以改善;中、重度疲乏应该采用药物治疗。因此每次访视均应配合医生评估疲乏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缓解疲乏症状。

还需要通过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增加一些优质蛋白质的摄入等来补充足够的营养,增强抵抗力。

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很重要的,要放松心情、坚持运动、适当参加体育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等。

高娅文
主任医师
2022-04-16
19.68万
08:24
结直肠癌的筛查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科普题目是《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享:1.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吗?2.如何早期发现结直肠癌?

首先我带大家来了解一下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是指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癌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肠癌。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估计,2020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增人数接近200万,新发病率数在全球排第三位,死亡人数接近100万,排在第二位。

那么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如何呢?赫捷院士2022年在JNCC发表的《中国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2016》一文中详尽阐述了2016年中国癌症疾病负担情况。在所有人群中,结直肠癌发病率排在第二位,城市高于农村;死亡率排在第四位,农村高于城市,且均呈上升趋势。

中国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不到60%,而发达国家都在60%以上。

早期诊断率偏低很大程度影响了我国CRC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的主要原因。美国结直肠癌患者患者诊断时晚期占1/4,而我们恰好相反,早期只占到1/4。中晚期占到了3/4。因此积极推动规范的CRC早诊早治是改善我国患者预后的关键。

那么结直肠癌可以被早期发现吗?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谈到的早期筛查。

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是医生检查结肠和直肠的癌症迹象或可能成为癌症的增生(息肉)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没有症状和没有理由认为自己患有癌症的人身上进行的。目标是在息肉变成癌症之前发现并切除,或者在癌症生长、扩散或引起问题之前及早发现。通过筛查实现对CRC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减轻人群疾病负担的关键。

哪些人需要筛查呢?有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普通人群的筛查。

什么是高危人群呢?

高危人群是指: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本人有肠道息肉史,或者以下情况符合2条:慢性便秘(是指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慢性腹泻(是指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黏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是指发生在近20年内,是指发生在近20年内,并在事件发生后对你造成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有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我们来看一下高危人群的筛查,一级亲属有CRC病史是指只有1个一级亲属 < 60岁时2个一级亲属罹患CRC或者进展性腺瘤;筛查时机是从40岁开始或者比家族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的年龄提前10年开始进行筛查;筛查频率是每5年1次结肠镜检查。

如果疑似为腺瘤性息肉综合征的家系的成员每年进行1次全结肠镜检查,直至结肠切除为止;部分结肠切除术后,每6-12月进行1次肠镜检查。有的类型像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黏蛋白相关性息肉病家系还需要做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因为可能合并上消化道息肉。

对于Lynch综合征患者或家族成员:对于那些尚未患癌的女性携带者如已完成生育任务可考虑行预防性子宫和双侧附件切除;20-25岁每2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40岁以后每年1次结肠镜检查。

对于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它的CRC发生风险高,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CRC发生率更高,所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最迟应在症状出现8年后接受肠镜筛查并接受全结肠多部位活检。

普通人群筛查方案推荐40-74岁一般人群每5~10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不愿意肠镜者,先做大便检查,如果大便带血阳性再做肠镜检查。

常用的筛查方法有哪些呢?有粪便检查、肠镜检查、直肠指检、以及其他生化及影像学的检查。

结直肠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均呈上升趋势。

通过筛查可以实现对CRC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减轻人群疾病负担。

高危患者要进行针对性筛查。普通人群在40-74岁要规范化普查,以及对所有年龄段人群的伺机性筛查。

粪便检测、肠镜是CRC筛查的主要方式,应针对不同特点的患者灵活使用,同时可配合直肠指检、其他的生化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筛查。

高娅文
主任医师
2022-04-16
28.89万
05:36
肠息肉和肠癌

肠息肉与肠癌的关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介绍,包括肠息肉的定义、症状、病理分类、癌变的影响因素及它的处理,最后说说健康人群怎样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肠息肉。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那肠息肉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呢?绝大多数的肠息肉没有明显感觉,临床上可以不出现任何症状,所以常被人忽略,大部分患者是在做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的。如果肠息肉没有被早期发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便血、腹泻、便秘以及腹痛、腹胀等。许多的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其中最常的发生癌变的是腺瘤样息肉,它是最常见的息肉之一,结直肠最多发,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腺瘤样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是肠癌的“前身”,大部分的肠癌是一步步从腺瘤样息肉演变而来的,这个过程一般可能需要5-10年。所以通过早期发现,积极处理这些肠息肉,可以有效预防肠癌的发生。那是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发展成为肠癌呢?那倒不是,炎性息肉、增生性的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还有很少见的错构瘤性息肉,癌变概率也很低。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以息肉为表现的肿瘤,需要及时明确性质,尽早治疗。

唐元媛
主治医师
2022-04-15
26.25万

微信扫一扫

查看“李春来”医生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