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病人是会发烧的, 白血病病人的发烧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感染性发热,二是肿瘤热。 感染性发热是由于白血病病人抵抗力差,免疫力低下,可能会继发各种各样的感染,如肺部感染、皮肤黏膜感染、 消化系感染、泌尿系感染等;肿瘤热,则是发生在白血病晚期,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肿瘤性发热,肿瘤热常常体温不超过38度,早期退热效果可以, 晚期退热效果较差。
白血病病人要进一步再分类,看是急性白血病还是慢性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当中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还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慢性白血病当中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还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所以,白血病患者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之外,还需要进行骨髓细胞学、免疫分型、白血病43种融合基因、染色体等检查,进一步明确白血病的分型,明确分型以后,根据具体类型,再选择治疗方案。
白血病有一部分类型是可以治愈的。白血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当中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预后较好,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化疗达到治愈。除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之外,急性白血病当中的MRB以及MCEO这两个类型的白血病,预后也相对较好。低危的患者是有可能通过化疗达到治愈的。慢性白血病当中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目前有口服的靶向用药,如伊马替尼等,该类疾病当中的大部分患者也可以通过口服化疗药达到临床治愈。
(具体用药,需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急性白血病比较严重,因为急性白血病属于恶性血液肿瘤,老百姓又称之为血癌。急性白血病有一半以上的病人会死于白血病,有不到一半的病人经过积极的治疗以后,可能达到临床治愈。 所以,急性白血病诊断以后,还需要进一步的分型和危险度分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急性白血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 可能会出现反复的感染、贫血、出血, 需要积极的抗感染、输血、输血小板等支持治疗。
急性白血病不是传染性疾病,所以急性白血病病不传染的。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它的发病原因目前仍然不是十分的明确,比较明确的一些诱因,包括了射线的摄入、化疗药物的接触、含苯化学物质的接触等。急性白血病的遗传因素也并不大,所以对于父母患有急性白血病,孩子通常是不会有遗传倾向的。
白血病的病人常见的症状是发烧、乏力和出血。发烧常常是高热,可以达39℃,甚至是40℃,同时可以出现咳嗽、咳痰、胸痛、腹痛、腹泻等。乏力可见于重症贫血的患者,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能活动,胸闷、气喘、心悸、出血,可见于皮肤的瘀点、瘀斑,牙龈渗血,鼻出血,严重时甚至可以脑出血。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恶性转变为白血病细胞,并且大量增殖积累。根据现代的研究发现急性白血病的患者当中,有大多数人是染色体异常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有比较强的家族易感性和盛行史。
所以从临床的流行病学调查来看,白血病可能有家族的易感性,可能有一定的遗传性,但是不是百分之百都遗传。
急性白血病的症状常见的有四个:感染、贫血、出血、肿瘤浸润。 感染的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腹痛、 腹泻、尿频、尿急、 尿痛、皮肤感染、 肛周感染等。 贫血则表现为头晕、 乏力、饮食差、 活动耐量下降。 血小板减少的症状主要是出血表现,可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脏器出血,甚至是脑出血。 肿瘤侵润可表现为牙龈增生、皮肤的皮疹等肿物。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癌症,白血病按照肿瘤细胞的原始程度,可以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又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系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分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顾名思义急性白血病起病比较急,生存期比较短,治疗比较困难,慢性白血病则起病较缓慢,生存期相对较长,治疗的效果相对来说较好。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烧,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
白血病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5%左右,大部分地区的发病率,与全国发病率相比无明显差别。但油田和污染地区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城市的发病率高于农村。白血病的发病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趋势,发病年龄高峰为50-69岁。虽然短期调查说白血病发病率未发现增加,但是随着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以及人口逐步老龄化,白血病的发病率可能趋于逐年增加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