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是一种含糖量较高的水果,虽然它营养丰富,但是还是不适合糖尿病病人,以免影响血糖的稳定,特别是本身血糖控制就不太好的人群,更不能食用芒果,还有其他含糖量比较高的,如香蕉、荔枝、甘蔗、葡萄、红枣等都不建议食用。
这个需要看具体的情况,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尤其糖尿病早期的情况下,有很多病人,我们主要指的就是常见的这种二型糖尿病,他会有一个高胰岛素血症,就是由于胰岛素的不适当分泌,会导致出现下餐前的低血糖等等这些表现。
所以建议患者一定要就是到医院就诊治疗,通过治疗以后,改善了胰岛素的不适当分泌,通过减体重,尽量避免和减少这种状态的发生,这个实际上可能是患者比较常见的一些诱因,其他也有可能治疗中出现了这种低血糖,这些都需要到医院去就诊治疗,去区分到底属于哪种,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到医院去就诊治疗,而不是自行判断。
糖尿病人可以吃柚子吗,这个也是大家关心的一个很重要的情况,对于我们广大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水果是我们每天正常生理需要的一个最主要的补充,所以是可以吃的,包括柚子等等这些含糖量不是特别高的一些食品,还是可以食用的。
但是还是我们强调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一定要强调控制的量,就量不能吃太多,这个才是我们治疗的一个标准,而不是说吃哪种水果,能吃,不能吃,我们绝大多数的食品还是能够正常食用的,但是量还是应该得到一个非常好的控制,总量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如果血糖控制好的情况下,适当的吃一些水果,是不受多大影响的,建议大家一定要控制好血糖。
糖尿病人能吃螃蟹,但是怎么吃还是有一定讲究的。
首先,螃蟹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不饱和脂肪酸及其他营养物质,糖尿病人适当吃一点可以达到改善胃口、补充营养的目的。
但螃蟹属于大寒的食物,糖尿病人普遍胃肠功能比较虚弱,不建议多吃。
蟹肉含优质蛋白质比较多,脂肪含量比较少,蟹黄和蟹膏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比较高。糖尿病人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及血脂较高的患者,尽可能选择蟹肉来吃。
海蟹嘌呤含量过高容易引起高尿酸,引发痛风,糖尿病伴有高尿酸血症或者痛风的患者,不建议吃海蟹。
螃蟹中的蛋白质含量很高,糖尿病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患者,摄入过多可使肾脏负荷加重。再有螃蟹性寒,妊娠糖尿病患者也是禁忌吃的。
总而言之,糖尿病患者还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食用螃蟹。
糖尿病患者越来越瘦,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却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的缺乏,或者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的利用葡萄糖产生热量,导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所以体重逐渐下降。
第二、部分控制饮食和过分的运动,机体的消耗远远大于摄入,会导致营养不良,日渐消瘦。
第三、目前很多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都可以在降糖的同时出现体重下降。
第四、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较低,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体重持续的下降,可能合并了一些其他的慢性消耗性的疾病,如肺结核、肿瘤等,伴随有盗汗、咳嗽、腹泻等症状,这个需要到医院住院进一步诊治。
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降糖药物,胰岛素和磺酰脲类药物是降糖药物中低血糖风险较高的药物,在进食很少的情况下注射了平常量的胰岛素,可能引起低血糖。血糖高时使用的药物较多,血糖下降,糖毒性解除后,自身的胰岛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未及时调整药物,会出现药物过量导致的低血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药物代谢减慢,也易发生低血糖。
第二、进食不当,如果过分限制糖分的摄入,或者是减少进食,容易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食物吸收障碍,饮酒的患者酒精抑制糖异生,饮酒过量也会导致低血糖。
第三、运动不当,过分加大运动量或者是不规律运动,可能使葡萄糖的消耗过多,从而引发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建议糖尿病患者不要空腹运动。
第四、合并其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腺功能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以及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腹泻时也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第五、导致低血糖的其他药物有喹诺酮类的抗生素,β受体阻滞剂、水杨酸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乙酰氨基酚等。
糖尿病病人出院1个月需要复查以下项目: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酮体的检查,还有血压。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以及胰岛功能的测定,在血糖稳定后要对病人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或C肽释放试验,了解病人的胰岛功能以指导临床用药。每3个月复查一次。
影像学检查:对病人做肝、胆、胰、脾、肾、膀胱以及前列腺腹部彩超检查,残余尿量的测定,劲动脉、双下肢血管彩超以及心脏彩超以了解病人血管内有没有斑块形成。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
并发症的筛查:眼底视网膜检查,眼底照相或眼底荧光造影;对病人进行尿微量蛋白的测定或尿24小时白蛋白测定,以了解有没有早期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筛查:触诊足部皮肤的温湿度和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波动,10g尼龙丝检查,双足阈值检查,肌电图检查,踝动脉-肱动脉血压比值测定。通过上述检查,早期发现糖尿病的并发症,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每3-6个月检查一次。
如果需明确诊断糖尿病,需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如果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mmol/L,口服葡萄糖2小时后血糖大于或等11.1mmol/L,通常可以明确诊断糖尿病。一般糖尿病病人在初次诊断后还要进行并发症的筛查,具体如下:
一,一般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酮体的检查,还有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以及胰岛功能的测定,在血糖稳定后要对病人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或C肽释放试验,了解病人的胰岛功能以指导临床用药。
二,影像学检查:腹部彩超检查,残余尿量的测定,颈动脉、双下肢血管以及心脏彩超以了解病人血管内有无斑块形成。
三,并发症的筛查:眼底视网膜检查,眼底照相或眼底荧光造影;尿微量蛋白的测定或尿24小时白蛋白测定,以了解有没有早期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筛查:触诊足部皮肤的温湿度和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波动,10g尼龙丝检查,双足阈值检查,肌电图检查,踝动脉-肱动脉血压比值测定。通过上述检查,早期发现糖尿病的并发症,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糖尿病患者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包括多尿、口渴、多饮、多食及体重下降。每天饮水量可以达到四到五升,体重在短期内可以下降十余斤。
糖尿病患者口渴一方面是因为血糖高,出现渗透性利尿,导致体内的水分减少,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出现口渴。
另一方面多尿和口渴加剧时往往预示着血糖高了,糖尿病多尿是高血糖渗透性利尿引起的,而并非多饮水的结果。如果一直饮水不足或者短时间内失水过多,机体脱水不仅会使三多一少症状加重,也会加重高渗状态,甚至出现昏迷。同时还可能引发急性并发症,高血糖高渗综合征,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饮水后或者补液后血浆渗透压下降,或恢复正常,血糖也随之下降后,患者不再感觉口渴,生命体征也会逐渐平稳。
糖尿病患者也要适量的饮水,不应该害怕多尿而限制饮水量。
糖尿病皮肤溃烂,一方面需要积极的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6.1-7.8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这样更有利于皮肤的愈合。
另一方面要了解皮肤溃烂的原因,如果是局部皮肤感染导致的溃疡,要对皮肤溃烂处采取消毒、抗炎、改善循环、营养支持等治疗,控制局部的炎症,促进伤口的愈合。
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皮肤血管和神经发生病变,导致皮肤的营养供给不足,一旦发生皮肤破损,容易引起细菌快速繁殖,而且很难愈合。
还有些患者是合并皮肤癌、性病,或者血管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导致的皮肤溃烂,要针对病因做出相应的治疗。
糖尿病出现皮肤溃烂,建议立即到医院进行评估,如果溃疡发生在四肢末端,因为末梢循环欠佳导致溃疡更加难以愈合,建议患者不要在家自己换药,避免导致伤口加大、加深,甚至会要截肢。
糖尿病人可以泡脚,坚持每天用温水泡脚还可以预防糖尿病足。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合并有末梢神经病变,会使得病人对温度的感知力下降,无法正常判断泡脚的水温而容易发生烫伤。而一旦发生烫伤,由于下肢的血管神经病变,以致难以恢复,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足。而糖尿病足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肢体残废的重要原因。基于以上原因,糖尿病人泡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每天坚持用温水泡脚,水温不能超过37度,不要自己用脚去试水温,可用手、手肘或者请家人代试水温。泡脚时适当用双脚按摩互搓,促进足底血液循环。
二、泡脚时间不宜太长,约10分钟左右。
三、泡完脚后用浅色且柔软的毛巾轻轻拭干,尤其脚趾间。修整趾甲需把边缘磨光,不要修剪过深。如出现鸡眼、足癣、甲沟炎、胼胝、水疱、皮肤破损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就医,更不能用化学物质或膏药除去角化组织或胼胝。
四、如皮肤干燥,可使用润滑剂或护肤软膏,但不要太油。但是已经存在足底水疱、双足皮肤有破损的患者,以及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引起血压偏低的患者不建议泡脚。
微信扫一扫
查看“卜献春”医生科普知识